休闲体育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里,自由自主地选择体育运动的方式,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体验,满足身心需求的一种自觉知足的社会文化活动,包括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可以进行的所有体育项目。广东的社会经济和体育产业规模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催生了休闲体育服务和管理行业的发展以及健身休闲业、体育旅游、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培训、体育营销、体育经纪、体育赛事管理、体育与互联网科技融合等体育产业范围内的细分行业。本专业毕业生将为此获得良好的就业、创业机会和职业平台。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工匠精神、实践能力的职业性、应用型人才;具有较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备现代教育、健康理念,系统掌握休闲体育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体育科研能力,具有较强的休闲体育运动技能,懂经营、擅管理。
本专业毕业生能从事休闲体育教学、指导与服务;休闲体育项目策划与管理;体育俱乐部的经营管理;户外运动指导与管理;体育旅游推广与管理等工作。
休闲体育专业实行“3+1”企业实践教学模式,形成“行业+企业+专业”的校企共建专业模式,具体培养规格要求为:
基本学制:全日制,四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毕业要求:毕业最低学分159学分,修完第二课堂成绩单(含创新创业)规定学分。
■ 知识要求
通识教育知识,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了解国内外先进的思想、理念、方针、政策;熟练掌握查询并获取外文资科的基本方法,具备获取国内外专业信息的知识与技能;掌据创新创业的相关知识,懂得自我调节,身心健康。
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休闲体育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方法,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初步掌握休闲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能够运用休闲体育的理论和技能分析解决本专业领域各种实际问题;了解国家有关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休闲体育及相关领域工作所需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和资格。
■ 能力要求
专业能力:系统掌握休闲体育及相关学科的专门知识;理解休闲体育运动技能的有关原理;了解休闲体育的特点与人们生活方式的需求以及休闲体育的社会责任;初步掌握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能够撰写休闲体育领域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
综合能力:具有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能够利用现代化手段获取信息,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良好。具备较强的休闲体育专项理论与专项运动技能融会贯通的能力,初步具有研究和解决体育旅游管理、体育舞蹈、户外运动、休闲体育项目的策划与管理、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健身俱乐部经营管理领域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适应上述领域工作所需的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
创新创业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和人际沟通、社会活动、组织协调等创业前期所需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 素质要求
具备合格的思想政治素质,爱国敬业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与职业素养,诚实肯干、严谨细致。
有较好的国内外科学文化素质,具有严谨的作风,良好的修养、科学的思维方式;追求卓越,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以及质量保障。
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具有较高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工作责任心强,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只有较强的创业意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具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具有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与人格魅力。
具有公共服务意识、公益精神、社会服务的方法技能,能够从事与休闲体育有关的社会服务工作。
1、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懂体育,会管理”也就是“既具有较强休闲体育运动技能、能够从事休闲体育运动指导、培训与训练,又系统掌握工商管理、经济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能够从事休闲体育俱乐部和场馆的经营与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2、我院体育舞蹈、康乐体育两大课程体系模块的设置体现了“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重创新”的发展方向,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人才需求规格为标准,强化技术指导,服务和经营管理能力训练来设置专业主干课程,以职业形态设计专业技能专选课程,通过专业技能课程模块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类体育人才培养。
本专业课事体系、各类课程结构及各类课程设置比例,参照《普通高等等校本科专业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日录和专业介绍,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及专业类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构成。
1、通识教育平台课程
依托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统一设置通识教育平台理程,旨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共49学分,按照课程性质分为通识必修课和通识选修课。第二课堂活动项目体系纳入通识平台课程管理。
通识必修课。31学分;通识选修课。18学分。该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跨学科理解和学习能力,以及拓展学生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的职业能力。
第二课堂活动项目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行教育部、团中央提出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发挥第二课堂在学生政治锻炼,素质养成,知识实践,技能拓展等方面的协同育人作用。
2、学科及专业类基础课程
学科及专业类基础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旨在体现“强基础”,构建“大平台”,利于践行完全学分制理念。学科及专业平台必修课,27学分。学科及专业平台选修课,10学分。
3、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分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专业课按照能力培养要求构建模块化课程,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较为完美对接,体现了“专业+专长”的课程设置目标,同时通过专业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修读辅修专业,满足横向拓展的需要。
专业必修课。24学分。
专业选修课。以康乐体育模块和体育舞蹈模块两个模块形式开出,每个模块为16学分。旨在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纵向提升,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就业指向选择本专业的模块课,同时。
4、集中实线教学环节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分为校内集中实践和企业实践两大类
校内集中实践,11学分。理程设置旨在强化综合实践与应用,确保实践环节与专业基本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职业能力及职业标准对接,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其中对应专业选修课的校内集中实践为选修,其他为必修。
企业实践,22学分,企业实践包括企业教学和企业实践两大类,企业实践教学是探索和实施“3+1”协同育人模式的重要环节,累计1年时间学生在企业现场学习,利用企业的教育环境,校企协同开展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服务,实现理论与实践,校内与校外,学习与就业创业的融合,增强学生对企业的认知,切实提高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体育学院拥有2万多平方体育场馆,其中室内馆分别有:综合篮球、排球馆、体适能馆、龙狮馆、武术馆、击剑馆、游泳馆、乒乓球馆、健身馆、网球馆、羽毛球馆、壁球馆、瑜伽馆、啦啦操馆、跆拳道馆、体育舞蹈馆、柔道馆;室外场地有:标准足球场一个、田径场一个、网球场8个、篮球场17个、羽毛球场9个、排球场2个、五人足球场5个、攀岩场一个、抱石场一个、匹克球场3个。实验室分别有:保健实验室、人体解剖实验室、运动生理学实验室、桥牌实验室、运动心理实验室。实习基地分别有:德迅阳光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凯越体育有限公司、广州辰星体育发展有限公司、佛山市飞梦艺术培训有限公司、广州市飞翔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广州市黄埔区红舞池青少年体育舞蹈俱乐部、广州市杨羽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广州市星辰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广州市领晟体育发展有限公司。
毕业生可在社会服务性企业(如健身俱乐部、旅游公司、酒店体育休闲娱乐中心或休闲度假会所、体育培训中心、户外运动训练机构等),政府或社会组织(体育公园、体育场馆、体育协会、社区体育工作等)从事教育、培训和管理工作
我院休闲体育本科专业由原广州体育学院休闲体育与管理学院院长梁利民教授作为学科带头人,广东白云学院易志成副教授作为专业带头人,师资和教练队伍实力雄厚,学历结构合理,其中教授7人, 副教授4人,讲师12名,助教2名;博士学历5人,硕士学历15人;教练员队伍中拥有国际级裁判4名,国家级裁判12名,国家健将级水平运动员3名,国家一级运动员6名。